腐书堂 > 穿越重生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83节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83节

    奈何很玄幻的是,磕过的人都有些着迷。
    这不,柏州各乡镇的百姓都还未开始种植,那些磕过的人便都已经开始惦记着,到时候自家要购置些许了。
    第101章
    调回
    因着西瓜子的名声传开,柏州各乡镇的百姓栽种西瓜的热情也跟着高涨起来。
    开春后,他们便按照官府教授的,择选合适的土地栽种了西瓜。当然官府也都做了特意告知,言道这次的西瓜栽种是完全比不得棉花和孜然这般高效益的。
    西瓜现阶段虽然是稀罕物,但瓜果还达不到甘甜水润。以水果去售卖,这样的质量是很难售卖出个好价钱的。
    至于西瓜子,倒是能比果肉更有市场,能受人喜爱和欢迎。奈何它到底不是专门生长瓜子的打瓜,产量这块没办法跟上。
    这便也是很多后世非常出名的外来农作物,在最开始传过来时,没办法快速推广的最主要原因。
    种子未优化,栽种技术也不到位,给农户带来的价值太低,甚至还比不上原来本土的那些农作物,他们自然便不愿意去种植。
    现如今柏州的百姓也挣得不少的银钱,官府这边又依旧是免费给予的种子,便是西瓜栽种不赚钱,大家也想着留着自家吃食也是不差的。
    说到种植,柏州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
    “今年我家准备再多请几个人来家里干活,孜然价钱好,可以多种植些。”
    “我家也是,不过还有棉花……棉花今年也想再多种植些吧,这价钱一直都很不错的。”
    “我家今年打算多养殖些白羊,羊皮羊毛值钱,如今这羊肉的价钱也很不错。”
    这段时间,柏州这边的百姓就时常凑在一起,兴奋的谈论着今年自家的耕种和养殖计划。
    那些外来务工者都是懂种地的农户,舍得下力气在地里干活,工钱对比本地人种地能带来的效益,简直不要太划算。
    又有官府帮他们做初步户籍筛查,安全这一块能有基本的保障,大家便也都愿意花钱请他们来做活。
    如此一来,柏州的土地开垦便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百姓耕种的土地越多,这在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便也意味着官府能征缴到的税银大幅度提高。
    府库得以充实,韩彻计划的各项基础设施便也能顺利开展。
    跟柏州这边的政事通达,百姓生活一片积极向上相对比,京城这边的世家大族们自开春后,整个形势便越来越紧张。
    起因便是在去年年底,朝臣们果然集体给老皇帝施加压力,请求他赶紧设立新太子。
    实在是老皇帝年事已高,前不久还大病一场。便是至今,老皇帝的身体还时常传出不适。朝廷便越发迫切需要确定将来的继承者,以达到稳定朝政,安定民心的效果。
    此时朝堂上呼声最高的有老皇帝的长子——颖王,其母为早逝徐氏。
    还有第七子——昌王,其母为宠妃杨氏。
    而就在众朝臣们正为着新太子的人选做这般激烈的争讨下时,这日朝堂上,老皇帝突然提起了棉花推广一事。
    随着柏州纺织大市场的开办,棉织物更为广泛的传播,也让朝廷越发感觉到这种新织物的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
    老皇帝的意思便想要将韩彻调遣回京。
    这十年来,韩彻在民生经济上的能力可谓是有目共睹的。把他调遣回来,棉花做全国推广一事便有了专人负责。
    如今放眼整个朝廷看去,也很难择选出比韩彻更为适合这事的人选了。
    再者,朝廷去年还派遣专人去了裕州,按照韩彻呈上来的文书里所描写的栽种技术,择选合适的地方栽种胡椒。
    虽说已经栽种成功,但谁也不保准后续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届时指不定还有要用得上韩彻的时候。
    把人调拨回京,将来要用起来也能更方便些。
    于是这一次,朝臣们倒是没像过去那般反对,反而很快便一致同意。
    说到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太子都已经亡故,旧臣又才刚纷纷便贬谪,对他们所追随的下一任继承者的威胁已经所剩无几。
    不过具体给韩彻一个什么样的官职,还是引起了一番讨论。
    宰相杨升便提议道:“不若将韩彻调去户部司为郎中。”
    户部司归属户部四司之一,官职虽只有从五品上,比之韩彻现在的刺史官职品阶低,但却是正经的京官,而且还是掌管全国的户口增减和农田政令。
    于是这提议一出来,便引起不少人震惊。
    然而还没等朝臣们对此提出异议,老皇帝那边便很干脆的同意了。
    “便是要将韩彻调拨回京,也可先给他其他的官职啊!”朝会散去后,很快便有人来到宰相府,对杨升这般言道。
    怎能这么轻易的,便把这么重要的职务给了那到底是太子旧臣的韩彻,而且还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刻。
    “无妨。”杨升摆摆手。
    那韩彻虽为太子旧臣,可这十年来,却愣是未曾跟太子一党有任何的联系往来。若说过去韩彻是怕再被牵扯连累,那么前不久圣上将那群旧臣赦免回京,并予以重任。正是太子一党难得的春风得意之时,韩家也依旧没有与那些人恢复往来。
    这只能说明,要么便是韩彻经过过去那些事,真正的大彻大悟,再也不想掺和党派之争。要么便是他足够聪明,把政/治/局势看得很透,早就发觉太子一党并无胜算。
    不过不管是哪种原因,起码都说明了韩彻即便回京,对他们基本也不会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了。在杨升来看,他们自然也就没必要再针对打压韩彻。
    尤其是老皇帝这次对韩彻调拨回京一事态度也显得很坚决,就算他们不同意,只怕也不一定改变结果。
    杨升便道:“韩彻的事无需太过在意,眼下咱们最为要紧的,还是得尽快让圣上能册立昌王为太子。”
    时下宗法继承虽没有像以前那般严格的去讲究什么“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
    但一般情况下,在有嫡子时,为了更好的稳定社会统治秩序,各世家大族都还是会去选择嫡子里面年纪最大的来作为家产的继承者。
    比如太子,其实在才华和能力上,他都不是老皇帝的这些儿子里面最出色的。当初只是因为他唯一的嫡子身份,才得以被册立。
    所以在太子亡故后,他的嫡长子也就是老皇帝的嫡长孙,在继承资格上,也会比太子的其他兄弟都更占据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周安等人会在才被赦免回京这么短的时间里,便遭到众朝臣们极力弹劾打压的根本原因。
    直到老皇帝将周安等人再度贬谪后,其他党派方才大松了口气。要知晓老皇帝若真有意,再加上占据继承礼法的嫡长孙,所带来的威胁是巨大的。
    然即便是明确老皇帝对立皇太孙无意,杨升他们想要拥立的昌王,在继承法身份上,也还是输给老皇帝的长子——颖王。
    柏州这边,韩彻收到朝廷下发的调拨文书时,已经是农历的七月末。
    “大人,咱们这次回京后,是不是就不用再被外放去其他府州了啊?”待到使臣一走,韩老三便一脸欣喜又期待的问道。
    “是说要让我任职户部司。”韩彻说道。
    “那这可太好了!大人总算是可以回京,一家人团聚了。”得到了韩彻肯定回复后,韩老三便更兴奋了起来:“夫人后面也不用辛苦的再来柏州了。”
    过去每次捎来的信件里,柳氏都有催促韩彻,还多次言道待到她把三娘的婚事定下,便要亲自来柏州操持韩彻的婚事。
    若说柳氏目前最看重的,并不是韩彻的官职又做到了多高,他的政绩有多么的好,韩家能变得多么的显赫,而是家里韩彻三兄妹的婚事。
    韩老三对韩家的归属感还极强,这会更是已经万分激动的在那里计划着回京前的各种准备了。
    “大人,回京城之前咱们多带些孜然回去吧。京城那边孜然的作价肯定要昂贵的多,咱们带回去便不用再花钱购置了。”
    “嗯,那就多带些。”韩彻应下。
    “棉布什么的也多带些,京城那边天气也不知晓能不能种植得出来棉花。”韩老三又道。
    “能种的。”韩彻便说。
    “好吧,那咱们还带吗?”韩老三便问。
    “不带棉布这些了,多带些白羊皮和提花羊毛毯吧。”韩彻道。
    早前,除了第一年只有职田种植棉花时,韩彻担忧太过打眼,便没有给家里人寄棉织物外,后面每一年都会寄回去一大批。
    这次韩彻被调遣回京,虽是任职的户部司,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因为外放的缘故,有职田作为俸禄贴补。但韩彻回去后,主要便是负责全国棉花推广的相关政令。
    “那好吧,西瓜子呢?咱们这个多带些回去吧。”韩老三又问道。
    “带吧!种子也带些回去,到时候咱们在京城也能种。”韩彻说道。
    “嘿嘿。”已经对磕西瓜子迷恋的韩老三,瞬间就高兴起来了。
    接着韩老三又问了韩彻好些,比如羊油面茶和牛肉干这些要不要带。这几年在柏州生活,韩老三从最开始的不怎么习惯,到现在已经变得喜欢本地的一些特色吃食了。
    这些也耗费不了多少银钱,韩彻索性便让韩老三自己去看着准备。
    对比起韩老三这份纯粹的兴奋和迫不及待,韩彻想到的事情便多了不少。
    如今正是太子之争最激烈的时候,老皇帝却突然把他调拨回去。哪怕韩彻有心想避开这些事,只怕到时候也未必能事事如他愿。
    第102章
    询问
    京城这边,朝廷刚决定要把韩彻调拨回京时,就柏州新刺史的人选,也很是引起了一番争议。
    柏州原来是个最为贫瘠落后的下等府州,但凡有门路有能力的,都不愿意去。
    韩彻在柏州任职的这几年,户籍造册上的人口数量也依旧未能得到大的发展。这对刺史的政绩考核来说,也确实特别的重要。
    不过人口增长的最终目的,说到底都是为了增长税收。
    每年年终的时候,朝廷对地方主官的政绩考核,也是以税收的多少来做主要的评判。
    府城纺织大市场的这种集约经营模式,使得百姓种地积极性被强烈激发,便也促使柏州这几年的耕地面积增长惊人。而土地作为时下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当地官府府库税银的最主要来源。
    柏州这两年还形成了棉花主产区,白羊主养殖区。更是从最开始的需要由官府安排组织,以村为集体,发展出许多的小型纺织作坊。
    其中棉纺织品,“其利殆百倍于丝,臬。”
    在大型建设工程上,柏州的坎儿井和防渗水窖的水利修建,可以说现阶段的人口日常用水和农作物灌溉所需,已经得到全面解决。
    官道也从原来的三等远小,修建扩充至一等二级。
    再有柏州的气候还极为适宜孜然这类具有高效益的经济作物栽种,哪怕柏州人口户数不多,每年所能征缴到的税收却已经开始能追赶一些上等府州了。
    税收多,意味着上任后的政绩不用担忧,同时也意味着俸钱丰厚。
    “荒地无人耕,耕起有人争”,柏州目前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待到八月中旬,柏州新上任的刘刺史终于携带家眷抵达,韩彻跟他快速交接完公务,便也要赶紧带着韩老三返回京城任职。
    刘刺史对韩彻的态度显得十分的热情,出发京城的这天早上,他和府衙的一干人等还亲自送韩彻出的城门。


新书推荐: 维纳斯与皮纳斯(现言h) 军阀大佬肏她上瘾(民国1v1h 强制) 劣性关系 in love 展翅(青梅竹马) 和前任他叔联姻后我怀崽了 我的宠物是鳄龟 [综漫] 五条老师推的孩子 豪门大佬养的崽会咬人 乖,就让你标记我 和哭包A结婚后